把自己當自己
真正的大智慧,是擺正自己和別人的關係
有一個人修禪訪道,請示師傅:「一個人跟別人的關係到底怎麼樣才叫合適啊?」師傅和他說了四句話。
第一句話,「把自己當別人。」
學生想了想:我明白,一個人有大歡喜,看淡一點,覺得這也無非是別人的一件事;有大悲傷,看輕一點,覺得這事別人也會趕上。「把自己當別人」,那麼喜憂都能很快過去。
師傅又說了第二句話:「把別人當自己。」
學生想了想:這意思大概是將心比心,推己及人,換位思考。
師傅大笑:「你很不錯了。」便又說了第三句話:「把別人當別人。」
學生說皺著眉:是不是說,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,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尊重,所以一定要本著別人的立場出發?師傅說:「你的悟性很好。」
接著,老師又說出第四句話:「把自己當自己。」
學生呆坐半晌:這句話太深了,我還要好好去悟。
看似文字遊戲,蘊含著很深的禪意。這些「自己」和「他人」的變換價值,就在於:你每一次都換了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。一個礦泉水的瓶子,有人說它是長的,這是對的,因為你從縱向看;有人說它是圓的,也是對的,因為你從瓶底看。
有時候,思路的轉換實在是一種智慧。這是學問做到極致以後,才能獲得的智慧,是一種權變。世界上,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對或錯。對於一件事,一定要看時機,一定要看主體,一定要有前提。所以,很多事情就是需要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,才能解決。換一個角度看,結果也許就大不一樣。
我們經常說「權宜之計」,就是變通一下,換個方法做,或者換個思路做。一個人堅持容易,變通難。但是一定要先有堅持,如果沒有堅持,直接就變通,那是隨風倒,沒有原則。堅持原則之後還能通權達變,就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